由于事先知道《变脸》的情节诡异,也就没打算当成了不起的片子来看——警察与匪徒互换FACE,这种噱头,让人担心它的质地,担心它是会以辞害意的那种类型。况且,它被贴上动作片的标签——好莱坞制造,这类片子从《007系列》开始,我们都大致触摸得到那高速公路般既花哨又单调的肌理。
我发现自己错得厉害。尼古拉斯•凯奇与约翰•特拉沃尔塔,这两个本身就不容忽视的名字,悄无声息地教训了我。两个重量级演员支撑了各自的表演空间,我所体验到的,是曾经在《盗火线》中感受到的那种惊醉,人物与角色命运交错,如同烈酒入喉,让人有一种丰厚后的恍惚。
一、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开始
旋转木马上的男孩牺牲在毒枭的枪口下,约翰•特拉沃尔塔所饰演的尚•亚瑟从此开始复仇。身为父亲与FBI的探员,他的痛苦与责任是双重的,在他的道路中,严谨、忧郁、求全——对人以及对己。他有一群同事、一个妻子和一个女儿,与之对应的身份,是一个严厉的上司、失职的丈夫与失败的父亲。他的爱有深刻的内核,却无法呈献一个光鲜的外在。
(一)剧情梗概
“ 凯斯特是一个恐怖分子,他本想杀死探员西恩,却误杀了西恩的儿子,西恩更与凯斯特结下不共戴天之仇。在逮捕凯斯特归案之后,他以为可以划上句号,却得知凯斯特已经把一枚毒气炸弹投放在某个人群密集的角落。为了查出炸弹地点,西恩决定利用整形手术,将昏迷中的凯斯特的脸换在自己身上,去假扮凯斯特身份套出他弟弟说出真相。这件事属于FBI高度机密,只有寥寥几人知情。”——爱奇艺
(二)精彩事件
事件【Archer入狱斗殴】
时间:00:42:00~00:45:30( 2’30'')
场景:监狱中
触发:警察局同僚
经过:Archer为了接触Pollux入狱。刚入狱便被莫名殴打,这突如其然发生的一切让Archer有些缓不过神来。但他突然意识到这种作风不符合Castor,会被Pollux怀疑。于是Archer突然鼓起气来像Castor一样得暴力反击,一方面教训了监狱恶势力,一方面避免了Pollux的怀疑
刻画:随机应变刻画了Archer的机智 / 暴力反击刻画了Archer的打斗能力 / 纠结的表情刻画了Archer对这样的自己的排斥
效果:Archer精彩的反击是机智下的暴力

重温一下吴宇森导演的好莱坞经典作,从选角来说,约翰特拉沃尔塔在低俗小说的表现绝对堪称电影史上的丰碑,但是在这里的表现明显被凯奇压一头,由于双方变脸之后存在大量的直接对决的画面,从手法以及人物内心的走向来说,本来特拉沃尔塔应该占据优势,但是可能这个时候的凯奇还不缺钱吧,确实在细节的把握上更加吸引人。
回到电影中,吴宇森导演罕见的接拍这部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很少有人拍的换脸剧情的电影,结果好评如潮,真正打开了自己在好莱坞的名望吧,当然了

两个男主的身处环境和他们的形象形成的反差让我非常喜欢。
尚恩,一个Toppest警察。因为过于执着于克洛伊,疏忽了跟家里人的关系。夫妻关系一度在破灭的尽头、女儿也因为父母的忽视,变得异常叛逆;
克洛伊,一个坏到极点和疯癫的恐怖分子。杀人不眨眼,心狠手辣。但是却有一个爱他爱得死心塌地的Sasha、她还怀下了他的孩子。
两人互换身份之后,看似“解决”了这些问题:
Eve对丈夫的大变感到吃惊的同时又有点快乐,因为“尚恩”又点燃了她那早已死绝的心;

吴宇森导演的电影以其一贯的暴力美学风格在好莱坞享有一席之地,使之成为东方美学的代表人物,并且还试图通过变脸这部电影探讨人物的道德心理等方面的机制,似乎比各种前作都更进一步。但问题是在商业片中对某些深层次的命题的驾驭显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吴宇森导演做的如何呢?
变脸首先是一个很有噱头的事,刚刚看到这一幕时我认为这应该是个软科幻,但并没有,变脸被设定为一项虽然困难但完全符合电影预设年代的技术,所以电影并不科幻,只是想通过一个噱头或设定吸引观众和推动故事情节。但是

《变脸》世界本来就是平衡体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xitong5.cn/kehuan/dy1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