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彩!

年代:2015 

首映:2015-02-11(柏林电影节) / 2015-03-06(罗马尼亚)

时长:108分钟

语言:吉普赛语,罗马尼亚语

观看量:2546

热播指数:471

豆瓣:7.5

更新:2024-05-04 04:29

剧情:
故事发生在1835年的东欧,宪兵康斯坦丁(特奥多尔·科尔班饰演)和他的儿子伊沃尼塔(米哈伊·科马努乌饰演)在广阔的沙漠中追逐奴隶卡菲(托马·库津饰演),因为奴隶与雇主的妻子关系不清。尽管他是一对父子,但康斯坦丁和伊万尼塔的性格完全不同。前者热情乐观,总是充满干劲,而后者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不断在脑海中思考生活。一路上,这对父子遇到了不同肤色和信仰的人。尽管他们都是人,但他们之间的思想碰撞非常激烈。这些人极大地震撼了伊万尼塔的世界观,让他一路成长。
展开
线路F1

预告片

图集

  • 喝彩! 图1
  • 喝彩! 图2
  • 喝彩! 图3
  • 喝彩! 图4
  • 喝彩! 图5
  • 喝彩! 图6
  • 喝彩! 图7
  • 喝彩! 图8
  • 喝彩! 图9
  • 喝彩! 图10

影评人说

【喝彩!】风靡耀眼的剧情片 “尽所能而活,无法尽所欲而活。”

1835年,东欧,两位骑士穿过瓦拉吉亚(Wallachia)中部的荒芜之地。他们是宪兵康斯坦丁(Costandin)和他的儿子。两人正在追捕一个吉普赛奴隶,他因被怀疑与贵族主人家的妻子有染,从主人家里出逃。镇定的康斯坦丁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用激励人心的警句欢呼,而他的儿子则以沉思的方式观察世界。在他们的奇幻历险中,他们遇到了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信仰的人们:土耳其人和俄罗斯人,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罗马尼亚人和匈牙利人。他们之间互相对彼此有着世代相传的偏见。即使最后追捕到了奴隶Carfin,他们的历险还远没有结束。
这是一个关于欧洲封建社会晚期,从历史文献和歌曲流传而来的寓言故事:社会的权利结构和阶层,人民对于自己和他人的看法,与少数民族互动,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冲突。这是一部巴尔干半岛的西部黑白电影,生动地重现了时代刺耳的音调,同时拓展了主旋律将它延伸到现代。

拉杜·裘德第一部真正赢得国际关注的作品。《喝彩!》当年因其历史古装题材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完全有别于他同辈的罗马尼亚新浪潮作品的现实主义角度。他选择用黑白影像去重塑一段早已被遗忘的罗马尼亚黑历史,这种创作主题之后在《野名留史又如何》里发扬光大,并衍生出极度复杂而意味深长的元电影结构。
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东欧,宪兵康斯坦丁带着儿子伊沃尼塔奉命追捕与女主人有染的吉普赛奴隶卡费。两父子在追捕途中遇见不同阶级、性别、信仰的人士,在彼此交谈中勾勒出当时的社会风貌

2015年电影《喝彩!》:古典风格公路片,有种帕索里尼的即视感,故事和场景都简单,文章都在对话里,各种很贴合封建农奴制社会的小情节都让人会心一笑,但是对现今社会又是一种很好的对比反讽,导演很有想法,用了光影很考究的黑白画面,讲真我本来对这样的题材兴趣不大,对罗马尼亚历史的不了解还是会对带入感造成一定的障碍。

《喝彩》虽然是黑白片,讲述的也是19世纪中叶东欧的一个小故事,但是影射到现代,只不过使用了更夸张的手法而已,但又是那么的写实,所以他是用写实的手法夸张的影射现代文明。故事内容没什么,一个警察带着自己的儿子追捕一个逃走的吉普赛奴隶,这个警察原本也是革命志士,想着改变世界,鄙视权贵和传教士,在这些人看不到的地方冲他们吐口水,但真正跟他们见面时,却亲吻他们的手背,他一面咒骂那些吉普赛人是乌鸦,是老鼠,但在抓到这个吉普赛人后一直把他托在马背上,直到快到目的地才拖着绳子让他跟着马跑,以便博取同情,而且途中还给他喝酒吃肉,并拍胸脯保证帮他求情……革命为了什么?是为了能让弱势群体能够发声,但如果体制内部没有变化的话,革命的成功不过是换了一波当权者继续实行暴行而已,但当初那些革命者们是为了什么而拼命的呢?为了不再被压迫吗?为了拾起自己的尊严吗?都不是,真的,他们并不是为了自己……影片的最后,父亲对儿子说,我就只能这样了人是尽所能而活,不是尽所欲而活,但是你不同,我会安排你进军队,你会参加一两次战争

《喝彩》的结尾,父亲与儿子骑着马向着远方行去,片尾曲响起,字幕出现。蓦然间,我们唤起了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之感——《聂隐娘》结束的时候,镜头远远地注视着隐娘与魔镜少年朝远处走去,音乐声同样在恍然间涌起。
相似的地方还不止这一处。《聂隐娘》的开头,隐娘与师父站在枝繁叶茂的大树旁边,几匹骏马在旁喷着响鼻,我们听到了风吹过树梢和蚊虫发出的嗡嗡鸣声。如果将这两人物换成父亲与儿子,让他们骑上马走动,影像好似立即切换至了《喝彩》的结尾。这说明了两者在影像质感上带给观众的类似体验。
《喝彩》将镜头拉离了人物,且多用大全景/全景,以一种疏离的镜头来观察人物在空间内的运动。而带着距离的注视正是侯孝贤对镜头的情感定位。
侯孝贤的电影分别在影像饱和/稀释和影像紧致/松弛上进行了探索,《海上花》达到的饱和机制,《咖啡时光》最为松弛。以此为背景分析《喝彩》的影像构成,似乎可行。
《喝彩》中的几处群戏,影像的密度便在不断趋于饱和。情境不再围绕单一的动作展开,而是多个动作并行不悖。比如酒馆内的这一场景

一百多年前黑白影调下的罗马尼亚,一个警察受雇带着他的儿子助手追捕因与贵族妻子有染的吉普赛奴隶的故事。每个人物都是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之中所逐渐了解的:时不时总会冒出金句的年迈瘸腿警察携病躯追捕,拼命也是为了儿子能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涉世尚浅的儿子学习警察技术煞有介事,却仍抵不住游艺项目的诱惑;想象着自己明年就可能有自己孩子的奴隶;还有调侃神父、异乡人、受贿警察、妓女、无辜小奴隶、黑心贵族… …各色人等,结合多长镜头,绘成了这幅生动的马背上的阶级分明的罗马尼亚风情画。虽片中绝大部分时间轻快欢愉,却仍抵不过结尾处短暂的现实重击。弱者对自己的地位自认不讳,权贵为所欲为,平民倚靠希望而活。近两个世纪过去,人类仍未能驻足停歇。“尽所能而活,无法尽所欲而活。”

【喝彩!】风靡耀眼的剧情片 “尽所能而活,无法尽所欲而活。”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xitong5.cn/kehuan/dy13050.html

展开

相关精选

邮差的白夜
7.72014年俄罗斯剧情
德军占领的卢浮宫
7.32015年法国剧情
我控诉
7.52019年法国剧情
安乐乡
7.42014年墨西哥剧情
另一个故乡
8.62013年德国剧情
远方
8.32002年土耳其剧情
豹
8.71963年意大利战争

法国剧情片

最火推荐

排行榜

猜你喜欢